close

走過顛沛流離  小右展開新生活

 

前言:兩年前,小右從板橋輾轉到台中的姨婆祖家安定下來,祖孫倆人彼此摸索,日日建立新生活模樣,姨婆祖說小右18歲時,自己已經70歲了,扶養他確實需要下定決心,陪伴他度過早療生活與給予他穩定的生活,也不虧待小右的外曾祖母與外婆的託付了。

 

文|陳玠婷    攝影|李蒼瑀

 

內文:

每周一的下午四點,姨婆祖到學校接小右下課,他們就立即返家準備上伊甸到宅療育的課程,而小右抵達家門口時,就看到等在門外的教保老師洪伶汶,他立即笑著向老師問好,並且邀請老師進家門,倆人一同準備上課的小桌子與椅子,很難想像才即將上小一的孩子如此成熟。

生活長期不定  小右成熟敏感

「小右很會察言觀色,尤其大人的眼神、臉色一變,他的反應就會變。」洪伶汶說。而小右的表現都是有原因的,因為在他至今僅僅六、七歲的生命裡,因為家庭背景複雜的關係,他經歷過許多親屬扶養,在不同的家庭中流轉,從外婆、外公、外曾祖母等家庭中流轉,接收到不同待遇,在姨婆祖扶養之前,並沒有接受到妥善的照顧與教育,因此小右目前的認知、精細動作和語言方面,都與一般同齡孩子慢,個子也較嬌小,讓眾人更心疼他,一個懂事、成熟、敏感的孩子的境遇。

 

伊甸發現小右需要幫助是因為台中市社會局的轉介,那時因為小右已經由姨婆祖扶養,因為臺中市6歲以下弱勢家庭兒童主動關懷方案,到小右家中訪視,發現他疑似發展遲緩,遂協助早療通報上去,由伊甸導入早期療育課程,拉拔小右及其家庭一把,「姨婆祖剛開始以為我們要帶走小右,所以很抗拒我們,後來才知道我們的用意,漸漸打開心房,讓我們進家門為小右上課。」伊甸台中市家庭服務中心社工顏銖君說,「姨婆祖很疼愛小右,為了他也開始學習如何在家教導的方式。」

接受早療  小右成長看得見

除了一週兩次到醫院的職能治療,還有伊甸一星期一次的到宅療育,小右的進步其實很快,包括對數字、顏色、生活技能、精細動作都有明顯的變化,譬如握筆的手勢,他原本是握拳方式握筆,在大小肌肉訓練後,他已經改善許多,寫字也穩定許多,另外就是數字認知部分,藉由日曆上的數字,他已經會數一到一百,洪伶汶請姨婆祖隨意說一數字,讓小右在日曆上翻找,而小右全都找到了,他臉上的開心藏也藏不住,非常可愛,「要常常給孩子信心。」洪伶汶說。

顛沛流離  沒有穩定的愛

小右兩年前由姨婆祖從板橋接到台中扶養,由小右的外曾祖母親手交付給她,姨婆祖說:「我姊姊說她只放心把小右交給我扶養。」在此之前,把小右帶在身邊最長,用情最深的是外婆。姨婆祖回憶外婆獨自帶大三個親生子與小右的辛苦流淚不止,姨婆祖說,小右外婆多年前因為口腔癌過世,那是因為長期勞累、為了扶養三個孩子跟小右賣檳榔、吃檳榔、喝酒、作息不正常才把身體拖垮。

「外婆最先開始在卡拉OK賣酒,那時候為了賣酒跟著客人喝,因為酒醉躲警察,常常睡在車底下,我告訴她如果早上車開走之後會很危險。但她常無奈的回我:沒辦法因為要養三個孩子長大」姨婆祖說:「我很心疼她和小右,有空就會去台北探望他們。」
 

外婆過世之後,小右曾經由外公與其同居人接手照顧,但因為同居人對小右的忽視與輕慢,常常不給他吃正餐,只用「愛吃不吃」給予餅乾打發他;另外,常在同居人也常對小右發脾氣,將他關在衣櫥、陽台和廁所裡,將孩子拒絕在門外,姨婆祖說:「這些經歷對小右的影響很大,現在晚上睡覺都黏著我不放,也不敢自己去上廁所,他也對我說:『阿嬤,妳要保護我、要愛我,不要只愛爸爸(姨婆的兒子)』,就可以知道他還是很怕我們不要他。」

小右的不安全感,來自於以前顛沛流離的生活;現在他的甜蜜,則是因為姨婆祖與其兒子對他的照顧與關懷,小右自己也小心翼翼維持這份得來不易的穩定,期待小右能在姨婆這裡,健康地長大,跟上一般孩子的腳步,幸福不再落後。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50 期 2016.4 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