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南山部落的療育課


車子翻山越嶺,宜蘭南山部落放眼望去盡是高麗菜田,這裡就是小婷婷和阿公、阿嬤的居住地。早療老師不辭辛苦的到宅療育,客廳充當課桌,看著她詞彙變多,搶著回答問題,就知道她有多麼喜歡學習了。


文│王錦萍 攝影│何維綱


「我需要耶穌,我需要耶穌……」稚嫩響亮的歌聲幾乎直達雲端。沿著蘭陽溪一直往山上去,抵達這個離台北市車程三個小時的南山部落,這裡四周圍被山嵐包圍了,令人錯覺簡直一伸手就要抓住雲朵。清新冷冽的空氣迎來,家家戶戶在廊前、窗下堆滿了木柴,隨時烤火以維持屋內的溫暖。

三月份,果園裡開了一朵朵美麗的桃花;到了五月天就是水蜜桃的季節,在這裡,伊甸的早療到宅服務送進了小婷婷的家門。

隔代教養  建立祖孫情

才兩歲半,一雙咕溜溜的大眼睛,小婷婷會用賽德克語和泰雅族語,加上普通中文唱出三聲道的「兩隻老虎」,非常可愛。小婷婷的爸爸是賽德克族人,媽媽則來自泰雅族,爸爸媽媽在外縣市工作,小婷婷一出生就由外公外婆帶大,每天晚上都跟外婆睡在一起。

外公外婆十分疼愛小婷婷,也極重視小婷婷的學習,朝夕相處,小婷婷早將外公外婆視為最親近的家人,小小年紀的她堅持認為外公就是爸爸,外婆是媽媽,後來甚至乾脆自己發明稱謂,稱呼「阿公爸爸」和「阿婆媽媽」,祖孫之情溢於言表。

每天早上看到部落裡的孩子們都上學去了,小婷婷吵著外公說她也要上學,然後自己揹起小書包在門口走來走去,還會趴在桌子上假裝寫回家功課,外公說:「有人教她就會學。」是個喜愛學習的孩子。

翻山越嶺 到宅療育

山上環境單純簡單,父母工作忙碌,小婷婷成長過程有文化刺激不足的問題,口語表達能力較弱。不過,隔代教養有許多成功的例子,小婷婷的外公、外婆非常重視她的學習,他們和伊甸的社工員討論後,決定為小婷婷開始了每兩個星期一次的早療課程。

伊甸的早療老師到宅服務,以客廳當作教室,教小朋友生活禮儀和基本生活用語,這是小婷婷最期待的時間。她和一位鄰居小朋友一起上課,兩個人有伴,上起課來特別有趣。

早療老師還帶來大包小包的教具,豐富了上課內容。期間,老師只要一問問題,兩個小孩子興致高昂的搶著回答,上課過程洋溢笑聲和讚美。每堂課溫故又知新,小孩子像海綿,之前進度跟不上,如今很快就補救上來,逐漸有了自信,更加熱愛學習,喜歡上課,如此產生正向循環。

不過才幾個月,小婷婷現在已經懂得把「請、謝謝、對不起」掛在嘴邊,更加惹人疼愛。遇到別人道謝,還會立即接話回說:「不客氣。」口語更多了,這幾個月的學習果然看見成效,外公、外婆笑咪咪的表示:「進步很多喔!」

禱告感恩 神的孩子

外公在部落的教堂裡擔任協會的副會長,遇到鄰居之間打招呼總不忘提醒大家禮拜天記得上教堂,小婷婷耳濡目染習得外公的身教示範,在胸前畫十字聖號,一邊口中有模有樣的學唸著:「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阿門。」

「別看小婷婷還小,有時候我農事忙完,累得在床上睡著了,她還會拉我的手,叫醒我說,外公你還沒有禱告,不能睡。」睡前禱告、謝飯禱告可說是小婷婷每天例行的重要事項。

外婆說:「還是希望以後她能多讀書。」這似乎是天下父母、長輩共同的期望,不過不用擔心,小婷婷的學習生涯正要開始,起跑線上她不孤單,有伊甸的資源進駐,助她和她的家庭一臂之力。正如聖經詩篇(1:3)中所說的:「他要像一棵樹栽種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作的盡皆順利。」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50 期 2016.4 月號

延伸閱讀:【希望心部落‧專題報導】偏鄉慢飛天使婷婷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