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吃飯也能享尊嚴

長輩與食物之間,不僅只是維持一定的生理機能,也是一種對生命的尊重態度,伊甸園雲林的寬心園在烹調方式、進食方式與菜色上多有注意,不僅注重均衡營養,也將長輩的需求考慮進去了。

文|陳玠婷   攝影|李蒼瑀


因為看中雲林的少子化、青壯年人口外移等緣故,老化程度為全台第二名,伊甸於此發展老人服務,尤以貼合老人生活習性與需求,提供日照、居家服務兩項服務,而日照中心位於二崙鄉較熱鬧的地方,目前收有11名老人,有雙老夫妻,也有與家人同住者,多數皆是失智老人,其他則為慢性病及失能老人,因此在營養照護也會著重些。

生活規律與飲食息息相關

像是一位失智阿公,每天下午從日托中心回家後,總是先睡上一場,醒了吃晚餐(通常不和家人同一時間)又繼續睡,通常在凌晨時就已睡飽,就一個人坐在客廳看電視過一夜,因此在日托班時常常打瞌睡,精神狀態不好,長期下來會影響如食慾及大腦運作等生理。

寬心園的社工林霈玟長期陪伴這些長輩,她常建議家屬和日托彼此互相幫助,因為一天三分之二的時間,老人都生活在家庭當中,家屬的角色比日托的照護員更加重要,她說:「日托只能照顧一餐,還有幫助建立生活規律、提供營養評估,可是最重要的還是家屬一起努力,不能由照護員取代家屬的功能。」


為疾病調整飲食

寬心園裡多數都是務農的長輩,忙於耕務餐餐都吃兩碗飯,醣份攝取高,「所以現在有些長輩還改不了。」林霈玟說,有一位阿公患有糖尿病,食慾非常好,對他來說美食當前,血糖不是第一考慮要素,即便現在不下田了,他還是想餐餐吃兩碗飯、隨身攜帶零食。林霈玟想辦法調整阿公的飲食習慣,例如將飯翻鬆呈現較大份量以及鼓勵多吃蔬菜,進而降低主食的攝取,哄著他主食減到八分,陪著阿公慢慢適應。

林霈玟不只關注日托的中餐,同時也會從長輩的行為提供適當的營養補充建議。她舉例道夏天是容易感染病菌的季節,寬心園有一阿嬤平日的盥洗沒有徹底,幾次引發泌尿道感染,她除了建議家屬清潔多注意,同時建議購買蔓越莓食品給阿嬤吃,防止再次病菌感染。

尊重飲食習慣  注意進食需求

備餐部分,寬心園尊重長輩的飲食習慣、進食的尊嚴,大多都會聽取他們的想法,守住不過鹹、偏軟、不過油等原則,調整成合適的烹煮方式。像是務農長輩大半輩子都與農作物一起,栽種方式和細節都記得清清楚楚,所以他們會點名不吃農藥很多的白菜,那麼備餐人員就會避免端上桌。

幫助吞嚥困難的長輩也有幾種方式,譬如在開水與湯品裡放入適當的增稠劑,黏稠感會降低飲用速度,防止嗆咳發生。同時也注重進食的餐具,使用筷子的難度高,為了延遲緩長輩老化速度,寬心園也鼓勵長輩使用筷子進食;如果長輩使用假牙,也會關注進食狀況,如有一位爺爺最近吃飯總是把食物堆在兩頰間,腮幫子鼓鼓的,照護員將食物挖出來後,發現假牙不吻合,才知道爺爺擔心把它連食物一起吞進去才不敢咽下。

每一個長輩都有不同的營養需求及進食方式,寬心園11個長輩各有不同,期待長輩們都能在回應需求的照顧上,開心吃飯,維持良好的身體機能享福。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45 期 2015.11 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