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下的心世界

編1-相機下的心世界 

在遊客來往的南迴歸線上,台東大武鄉的加津林部落在線上卻很安靜,這裏人口稀少,但社會問題卻依然存在。學童們捧著相機在部落裡到處記錄,藉由相機述說自己眼中的風景和自己,給自己帶來許多勇氣。

文‧攝影|陳玠婷


搭乘火車進入大武之前,連綿群山映入眼簾,距離近的幾乎能看見小山坡上的芒果果實,而樸實、安靜、夏日焚風,是大武的印象。

台東大武的加津林部落就在大武火車站不遠之處,車程約莫15分鐘,人口簡單稀少,站在部落裡唯一一條,且象圈工程計畫加津林教會學童們稱它為「中山路」的馬路上,山就在伸手之處,更可以眺望太平洋和南迴鐵路,身處在環抱大自然的生活當中,日子有苦也有樂。伊甸基金會為象圈攝影課程,由加津林教會牧師陳泰和邀請攝影師潘明雄遠從花蓮市區到加津林上課。

嚮往新事物的眼睛

潘明雄軍人退伍之後,就讀神學院分發到加津林實習,因此對這裡再熟悉不過了。因此他們共同商討、決定課程目標,設計為期四堂課的主軸環繞在「認識加津林」,每個星期用不同方式帶孩子們在部落裡或附近,想讓學童們透過相機重新探索自己的家,挖掘從未發現的面向,包括環境和自己。

在加津林,幾乎不具備電子產品資源,譬如部落裡唯一的電腦由其他協會捐贈,其餘時間學童們會在網咖聚集,因此學童們能觸碰到相機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他們討論上課路線很熱絡,甚至出發前相聚禱告。」潘明雄表示孩子很純真,他們的表現非常自然,因此看他們的神情與語調,就能輕易發現他們對攝影都極有興趣,看到相機克制不住,眼睛睜得大大、亮亮的,拿到相機後都興奮得不可控制,只想趕緊往外面去開始拍。

最後一堂課,潘明雄帶學童在「中山路」上一路往海邊走,沿途問他們是否觀察到近在眼前的小生物?從哪一個角度能夠拍到最完整的火車?或者這面石牆可以怎麼發揮?帶著孩子們去想像,讓他們自由發揮,後來發現他們各有不同的姿勢、角度按下快門,像在海邊拍浪花時,有孩子嘗試靠近浪花蹲著俯拍,或在較遠的沙灘上拍全景、更甚者拍著浪花與自己的腳丫子,潘明雄說他們找到自己的構圖方式,並且很樂於挖掘屬於自己的角度。

p8換小圖  

珍惜獨一無二的自己

在學童們的笑容背後,其實藏有生活的心酸無奈。在成長環境中,家庭支持多數不夠完整,尤其缺乏經濟與情感層面。在加津林,隔代教養和父母離異狀況並不少見,酒醉家暴、身教言教不足,因此潘明雄表示學童大多缺乏認同感還有自信心,藉由攝影課程,他也重新認識一位小學四年級的孩子。有一次,潘武雄發現那孩子的相機裡有幾張自拍照,他好奇問孩子背後的緣由,卻得到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讓他萬分感慨及感動,他複述孩子說的話:「我想要拍自己,因為我沒有自信啊。所以我想自拍看看」、「我發現上帝給我的面孔,我應該要珍惜,而且我真的很好啊!」潘明雄說,這就是攝影課最初的目標,給他們一些發現自己的可能。

另一個改變的例子來自於國三學生,他向潘明雄表示想借相機回家研究攝影,嘗試完整記錄自己的生活,後來透過攝影作品,潘明雄發現他的作品都是思慮過後的,好奇問他,才發現他想藉由攝影,來訴說自己從不願意分享給別人的心事,而他透過自己的作品不僅替心事做紀錄,也成為述說的出口;潘明雄說那孩子也敞開心房告訴他心裡話,一點些微的改變,讓他自己去感受體會,會給他的人生帶來不一樣的視角。

陳泰和和潘明雄都說孩子的心思極為細膩敏感,小小年紀就已經學會察言觀色,面對不一樣的情景和大人,就有不一樣的表現,但是他們都有純真善良的心,希望能藉由每一次接觸不一樣新事物的機會,開啟視野,轉移他們對不滿的生活環境的注意力,進而發現更多的好。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342 期 2015.8 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