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刺激孩子多元發展

早療機構中的孩子在認知與人際互動上較弱,藉由每學期10週、每次2個小時與一般幼兒園做融合教育,不僅有助刺激孩子能力提升,也創造機會讓一般的孩子具有同理心,更加認識這群小天使!

 融合教育刺激孩子多元發展  

文:黃珮瑜 照片提供│伊甸鳳山早療中心

 

「均均〈化名〉,我們今天玩疊積木好不好?」、「老師,我跟他講過了,但他還是一直拿我的玩具!」……每週一次到外面幼兒園進行融合教育時,友善的互動聲、不知該如何處理的告狀聲總是此起彼落地迴盪在教室空間裡,但這些聲響聽在鳳山早療中心教保老師蔡孟君的耳朵裡,可全都是孩子們進步的前奏曲。

 

引導與示範 促進口語進步

蔡老師表示,因為早療機構中的孩子認知發展較慢,也容易封閉在自己的世界中,同儕互動能力較弱;但透過一起玩的過程,慢飛天使的語言表達會進步很快。舉例來說,剛開始進行融合時,可能看到喜歡的玩具就拿,或是想要加入一般小朋友的遊戲卻不敢開口。但藉由老師的引導跟示範,像是「你好想玩這個玩具對不對?可是你直接把玩具拿走,小朋友好難過都哭了怎麼辦?」、「如果想一起玩,可以跟他說我們一起玩,要不要去試試看?」,經過這樣互動6、7次後,對於環境跟小朋友的熟悉度都提升了,也有了先前互動的經驗可參考。後期多半慢飛天使都學會先開口借用,或是可以明確表達自己也想玩的心情。

由於慢飛天使反應沒那麼靈活,難免也會在遊戲過程中發生一些小狀況。例如,有些一般小朋友指導遊戲規則幾次後,因為耐心不足會嫌慢飛天使反應慢;或是看準慢飛天使猜拳時只會出單一選項,所以每次都故意贏他。當衝突發生時,老師除了先安撫慢飛天使的情緒跟解釋說明外,也會利用自己先陪慢飛天使玩得起勁的方式,吸引一般小朋友靠近,等孩子們玩在一起了,就讓他們自己互動。遊戲時的爭執、排拒,其實都是提供孩子解決問題跟發展同理心很好的練習。

融合教育刺激孩子多元發展  

中心融合上課 學會技巧與助人

校外融合的效應也會擴散到日常生活中。以機構內而言,蔡老師班上的孩子障別和程度相對輕微,體能活動課時會跟身障程度較嚴重的孩子混班上課,這些輕度的孩子們就可以化身成小老師,將自己在校外學習到的經驗應用在其他能力更弱的孩子身上,在助人的耐心跟技巧上也會有所進步。

除了學校的努力之外,蔡老師也鼓勵家長多帶孩子出門,到公園或是利用參觀活動進行社會融合,重要的是家長要投入跟孩子的互動。班上有一個爸爸,過去孩子做家庭功課時,他只是坐在旁邊看電視陪伴。後來孩子做作業時他也跟著一起做,例如,撕紙時引導孩子去看、去聽、去拼湊,揉紙球時透過製造音效、轉化成投籃遊戲的模式,提高孩子做練習時的興趣。一段時間後回頭檢視,都會有驚喜的發現孩子進步很多。

融合教育刺激孩子多元發展   

給予足夠練習 表現一樣好

機構內的家長對於孩子常常存有他們需要被保護、無法主動付出的迷思,但透過融合教育的多元刺激,與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積極協助,就會發現其實只要有足夠的練習機會,機構裡的孩子們也能和一般孩子一樣做得好。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2015.4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