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桂芳把感謝轉換成行動  

一個躲在房裡哭泣半年的媽媽,因為伊甸讓智能障礙的兒子有了未來的盼望,她決定擦乾眼淚陪兒子走下去,她將這份感謝化為正面能量,到伊甸擔任志工,陪伴更多需要幫助的家庭走過難關。

 甯桂芳把感謝轉換成行動   

文・攝影|陳玠婷   照片提供|甯桂芳

 

「我做的都是小事,沒什麼啦!」正在伊甸台中服務中心職櫃的志工甯桂芳笑著擺擺手說。

 

說起甯桂芳,許多人都能夠熟稔地喊她「甯姐啊」因為她在伊甸擔任志工已經超過十七年了,服務時數更是高達四千小時以上,熱忱能夠如此延續都是因為在伊甸,她獲得了幫助,也因為自己的經驗她得以幫助更多的人。

 甯桂芳把感謝轉換成行動  

為兒子操碎心  整日以淚洗面

 

甯桂芳與伊甸結緣在於她有個輕度智能障礙的小兒子。她在兒子還小時,就發現他與眾不同,學習慢、脾氣大,兒子不僅在學校狀況連連,在家教導時甯桂芳也常感到挫折,所以母子兩人的摩擦不斷。這樣的情況直到小學老師建議下,甯桂芳帶著小兒子到醫院鑑定,才知道原來兒子有輕度智能障礙,「我那時候都不知道社會可以提供什麼資源,所以剛開始那半年,我常常在房間哭,不曉得自己該怎麼辦。」她的生活就在摸索,跌跌撞撞中度過。

 

一切轉機都在兒子上國中的時候。有天學校愛心媽媽與甯桂芳建議可以到伊甸請求協助。她剛開始希望伊甸能幫助兒子國中畢業後學習技能,但是伊甸建議甯桂芳讓小兒子繼續升學、提升生活技能,18歲再評估進入伊甸參加職前訓練。

 

接受才能讓改變開始

 

「進入伊甸後,像找到了出口一樣。」甯桂芳跨過自己的坎,接受兒子的障礙之後,就想好好瞭解身心障礙領域的種種,譬如說社會福利、就業、不同障別的差異,她積極的作法就是自己投入伊甸擔任志工,親身去了解比書本上更加實際。她前後在台中服務中心、烘焙庇護工場、太平農場等地方服務,幾乎處處都能看到她的身影。甯桂芳表示自己一投入就超過十幾年,以千為單位的服務時數,這些超乎想像的數字,在她的心中卻是「我覺得自己做的都是小事情,哪裡有需要我就到哪裡去。」而成的。

 

甯桂芳曾經在太平農場帶兒子一起種水耕蔬菜、庇護工場烤月餅,目前一週兩天在早療、成人服務中心擔任櫃台志工,接電話、讀報、接待訪客、製作手工藝品全都得心應手。她表示在櫃台可以幫助好多人,讓她有了回饋的價值感,譬如常接到民眾打來電話諮詢服務,或者講述自己的困難與情緒,那麼她就耐心傾聽,用自己的經歷交流:「我就鼓勵他們像我一樣要走出來,才有接受障礙的可能,而且社會有提供一些資源,可以拉他們一把。」

 

以當志工為樂  付出覺得幸福

 

雖然當初為了兒子進伊甸當志工,到後來的「欲罷不能」,讓甯桂芳寧願回絕正職工作的機會,也讓伊甸看到她持續不間斷地投入,頒予人間伊甸獎和志工表揚活動表示感謝,她先生也從剛開始反對到支持,也笑著說:「在我們家妳的獎盃最多!」

 

甯桂芳曾到台北接受伊甸創辦人劉俠表揚,她說看到劉俠非常感動,讓她們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家庭有了盼望,也因為劉俠親切無私的態度,讓她決定要將這份大愛延續下去,服務不間斷,直到她做不下去為止。如今兒子穩定就業己經十幾年,生活能自理不需要操心,也能帶著父母外出旅遊,甯桂芳說她覺得自己好幸福。

 甯桂芳把感謝轉換成行動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2015.2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