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謝謝爸爸從沒有放棄我,巧苓就哽咽落淚了。她對爸爸的感激,源自於爸爸潘威壯的疼愛與照顧。對潘威壯而言,他永遠愛不夠自己的孩子,因此在自己人生最低谷的時候,也緊緊牽著她不放。

 IMG_4657   

文|陳玠婷

談起女兒巧苓,潘威壯如數家珍地將養育過程中的愛與艱辛,三歲時因為發燒休克,巧苓送到醫院時腦部缺氧,細胞輕微受損,搶救過來後,醫生告知她的智能受損,鑑定成中度智能障礙者,疼愛女兒的潘威壯除了難過,就加倍得愛她。直到巧苓四歲時,潘威壯與妻子離婚後,生活一夕變化讓人措手不及,有苦有甜,也讓一家人更珍惜彼此。

 人生更迭  單親爸爸的辛苦

潘威壯在青少年時,因家境貧困又希望念書,國中畢業後就成為麵包學徒,白天上班,晚上則到高中夜間部上課。當學徒的那幾年,每天凌晨三四點起床開始揉麵糰做麵包,直到七點才有時間吃早餐,非常辛苦;每每學到一個程度,潘威壯就換老闆去學習更多技能,並堅持做麵包。帶著這股毅力,他年輕時便在老家買了透天厝,娶妻生子,擁有自己的麵包店與麵包車,日子過得非常幸福。

 只是離婚後,潘威壯一時心灰意冷,將工作事業放棄了,原先的很好的經濟也成為負債,壓力像雪球般越滾越大,促使他成天鎖在家中,也把兒女藏了半個月,甚至遇過債主上門,巧苓說:「爸爸那時還有憂鬱症。」

 消極度日沒有錢吃飯,也曾經到便當店裡賒賬、煮白煮蛋沾鹽吃,鄰居更幫助他汽車加油,種種的困境都曾未讓他放棄過兩個年幼的孩子。終於,將房子賣掉還清債務後,潘威壯依依不捨將兩個孩子送往台中豐原的姊姊家中,他一人獨自在恆春打拼,重新站起來。思念孩子的他,常常兩地跑,後來便決定定居台中,放下擅長的烘焙,打了許多零工撐起這個家。

 參與孩子的每一刻

潘威壯養育孩子從不假他人之手,從巧苓出生到現在,每一個階段他都認真地參與。巧苓學生時期,因為學業跟不上同班同學,他笑說:「國字都不跟她做朋友!」但對女兒的教導更加用心。另一個挑戰在巧苓國二時報到,潘威壯回憶說那時候自己正在禱告,突然聽到『碰』很大一聲,有東西倒地了! 睜眼一看,發現女兒倒地抽搐,口吐白沫,「我被嚇壞了,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送醫後住院五天,虛弱的巧苓因為藥物副作用,眼睛一打開,所有東西都變成兩個,直到藥物天天減輕,才恢復正常。

 癲癇帶給巧苓生活與工作上一些挫折挑戰。巧苓高中時選擇烘焙科,曾到外面的烘焙麵包坊實習,她手腳勤快又肯學,獲得老闆娘不絕的稱讚,但是有天老闆娘得知巧苓患有癲癇後,隔天就告知她這是她最後一天上班,明天不需要來了。回家後的巧苓整整哭了一天,潘威壯說看她哭的眼睛都腫起來了非常心疼,內心也很無奈,深知未來還有許多關卡需要一一克服,但他所能做的就是陪伴與支持。

愛的傳承  盼開麵包店

 後來巧苓畢業後,透過政府媒合來到伊甸潭子烘焙庇護工場上班已經近四年了,社工竺涵表示巧苓是他們生產線中最勤快的一位,目前希望能夠幫助她的數學更進一步,才能學得更多。潘威壯說:「雖然有些地方不盡人意,但是她每天睜眼都知道自己今天要做什麼,就值得感激。」

 潘威壯與巧苓心中有個願望,因為父女倆都喜愛烘焙,但從未一同做過麵包,因此兩個人未來想一起開一間麵包店,做「耶穌的麵包」,將耶穌的愛傳遞的更遠更遠。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2014.8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