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連串的抉擇,而我們的選擇和處理方式,將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羅登・柯林頓。

 在偏鄉裡撒下希望的種子  

文|陳玠婷   攝影|何維綱

 

我們都為自己的人生做了什麼樣的抉擇呢?

無論是張天苗夫妻倆,還是陳水梗夫妻倆,都在中年時期,為著人生第二階段做了最讓人跌破眼鏡的抉擇,他們轉身回到家鄉,分別在苗栗通霄、屏東枋寮辦起偏鄉課輔班,更照顧著許多智能障礙、情緒障礙、過動兒等孩子們,頂著資金缺口、人員短缺、重新適應環境等難題,為孩子們撐起名為希望的傘,保護他們、照顧他們。

 

放棄閒散退休生活  返鄉服務

 

水梗姐(本名:陳水梗)表示,中年後考量丈夫身體狀況,夫妻倆決定返鄉在教會裡服務,她在教會裡帶領小組,開始接觸小朋友,漸漸發現孩子背後複雜的家庭狀況,多數的經濟弱勢帶來的社會問題,世代傳承給孩子們,甚至孩子有智能障礙、發展遲緩的狀況,看似無可逃脫的牢籠,其實需要的只是一個機會與出口。

多數偏鄉的孩子們,因為家中的經濟弱勢狀況,父母親到外地打工,長期不在孩子身邊照顧,因此隔代教養的狀況不少見;酗酒問題也依然存在,不僅存在酒後施暴,也成為孩子的發展遲緩與智能障礙的因素,像水梗姐相熟的一位鄰居阿嬤,常常在中午時分,騎著電動摩托車頂著大太陽到學校接兩個智能障礙的孫女,水梗姐說:「阿嬤很辛苦,她一個人獨自扶養孫女,因為經濟不好,我們會把回收物集中起來交給他,或者給她一些食物。」

水梗姐夫妻倆長期收容需要安置的孩子,因此除了親生的三個孩子外,家裡總是住著幾個小朋友,她每天忙於課輔班、學校生命演講、擔任志工等事情,甚至忘記自己孩子的生日,女兒曾經吃味地問爸爸媽媽:「為什麼你們都在照顧別人的小孩?」後來過一段時間後,水梗姐看到女兒的作文,才知道她了解父母親工作的意義,對他們十分認同,也因此成為懂得體貼與照顧幫助他人的人了。

 

主的招喚  將愛帶回家鄉

 

張天苗從公務員退休後,回到通霄成立課輔班,共有四十多位的孩子們分低、中、高年級三個班進行輔導課程。較特殊的地方在於疑似過動兒的孩子佔全部人數的三分之一這麼多,上課走動、靜不下心、人際衝突等因素需要特別在教導、溝通上投注更多心力,尋找合適的方式做師生互動。另外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比例也不少,還有家庭、學校因素,這裡大多數的孩子總是將疑惑、困難往肚子裡藏不說出口,而是用其他方式引起大人的注意,但往往只會受到責罵不諒解。

課輔班的教學組長黃秋蓮說:「他們需要的是傾聽與耐心。」有一位過動兒很頑皮,不僅在課業上不配合,也曾經將同學鎖在廁所裡,學校、課輔班的聯絡簿被師長紅字寫得滿滿的抱怨,阿嬤每每看到這些抱怨,對愛孫又是一通責罵,造成孩子成日都在被指責中度過,後來甚至產生「我就是很壞!」的想法,行為更讓人頭痛。

黃秋蓮表示老師與家長們,如果沒有意識到孩子是過動兒,就很容易把他歸納為調皮搗蛋的孩子,而沒有正視他們的身心狀況。黃秋蓮找到孩子的爸爸懇談,希望爸爸在家時能以鼓勵、耐心代替責罵,不要放棄孩子,和阿嬤一起改變方式愛孩子,所幸效果很顯著。

一份愛,一句溫暖的話,有時候背後隱藏的力量大的無可想像,付出,也是一生沐浴在愛裡的方式。水梗姐夫婦與張天苗夫婦走的路很難,但是他們的信念無比深厚,帶著孩子們活在主愛裡頭。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2014.7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