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偏鄉的過動孩子,在家得不到關愛,在學校是班上的頭痛人物;到了課輔班人際關係不佳,這群過動孩子成了飄泊的浮萍,生活沒有重心。課輔班老師用心帶領,加倍地愛他們,他們的心跟著開了。

拉緊繫在偏鄉孩子身上的線  

文│王錦萍 攝影│何維綱 

苗栗通霄的偏鄉中一群各自飄蕩的過動小靈魂,無法選擇的,成長於疏離零落的家庭關係,自從七年前黃秋蓮和同工在苗栗愛加倍社區關懷協會(伊甸弱勢社區象圈工程計畫合作單位)駐地於此,他們開始在每個愛不夠的小孩子身上,繫上一根一根隱形的細線,拉著孩子們,好叫他們不被命運吹散。

秋蓮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把握生命中的際遇,好好愛這些經過她手上的過動孩子們,不管表現出的狀況如何,孩子們背後共同的源頭都是被愛得不夠,有些是因為家人缺席而缺乏,有些是因為家人用錯方式去愛。

看見孩子

秋蓮說起印象深刻的一個小朋友,他爸爸因為工殤成為輪椅族,因此爸爸本身有心理障礙,孩子沒有媽媽,自卑又退縮,平常隱沒在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中,到協會來上課輔班時,不但不敢正視老師,連頭也不敢抬。

秋蓮找到機會和爸爸懇談,鼓勵爸爸走出心靈陰霾,於此同時,她漸漸為這個孩子建立起安全感,慢慢培養出他的自信心,再過一陣子,這個過去幾乎不被看見的孩子,跟同學的互動變多了,話也講出聲音來了。

更令人高興的是,他的爸爸將自憐的眼光轉移到孩子身上,主動關心孩子,父子關係因而大大獲得改善。

另一個過動的小朋友來自單親家庭,黃秋蓮翻開他的聯絡簿,一頁一頁滿滿的紅字,全是老師告的狀,突然之間,黃秋蓮覺得爸爸實在很辛苦,下了班又要面對孩子這麼多的負面評價,「所以我就寫正向的啊!」換個眼光來鼓勵這對父子。

 正確對待

為數不少的家長習慣用潑冷水的方式與孩子相處,長期下來,孩子接收到的訊息就只有否定了。

 一位明明疼孫的阿嬤,每天接送孫子上下課,對學業分數要求嚴格,孫子回到家就是面對不停的數落、指責,恨鐵不成鋼的深意孫子不懂,卻只感受到永無止盡的挨罵。孫子將所有的喜怒哀樂悶在心裡,每天發生的大小事,沒人能聊聊說說,情緒一直累積沒有出口,「一點點小事就會握緊拳頭了。」

後來,協會的老師跟他交換日記,讓孩子有說話的對象,逐漸的孩子學會表達,心理的壓力才得以紓解。不只如此,黃秋蓮找到機會對爸爸勸說,請爸爸放下權威的那一面和兒子相處,孩子很多情緒說不出來,唯有爸爸先學習忍耐、等待、陪伴,孩子的身心才能慢慢真正變好。

 拉緊繫在偏鄉孩子身上的線  

愛是優先

缺乏愛的孩子,關心他,為他注滿愛的能量,他也有改變的一天。黃秋蓮表示,一個六年級的孩子,被老師形容為「行屍走肉」,他作業零落,眼神空洞,沒有生命重心或未來的目標,家人總是潑冷水說他沒用啦,浪費錢等等。在黃秋蓮的慢慢帶領下,不時跟他互動,細心教導回家作業,一年下來,黃秋蓮不由得說:「好像自己重讀了一遍六年級數學」,孩子從三十幾分一點一點進步,畢業前終於及格了。

 當孩子發現自己有價值,才不會有失落感。黃秋蓮聊起一個升上國中的孩子,每天放學時會來接弟弟,因為接觸比以前少,發現孩子又開始出狀況,於是黃秋蓮將他帶在身邊,每天放學來協會幫忙些微小的事,例如為作業簿找解答,數數人頭,搬搬東西幫忙移位,讓他覺得自己有用處、有價值,更要緊的,是讓這個好像在風中飄零的孩子心裡有著落。

 秋蓮像是用一根隱形的線拉著他,連弟弟也一起拉著,不被命運吹走。多多陪伴、加倍給愛就是訣竅,「畢竟功課不是最重要的,愛才是。」黃秋蓮說。

 

  資料來源:伊甸園月刊2014.7月號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