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伊甸會繼續將劉俠的精神傳承下去。  

偉人都有距離 劉俠卻是零距離偉人

黃琢嵩在民國775月進入伊甸,擔任總幹事,平日未有與劉俠直接相處的機會,兩人開始有接觸為一件巧事,因為劉俠外出需要能駕駛九人座車的同工協助,當天輪值司機臨時有事,託黃琢嵩頂替職務,載劉俠赴約。因劉俠的身體極脆弱,關節一活動就疼痛,不能受車子顛簸,不僅開車的黃琢嵩緊張,連乘客劉俠也嚴陣以待,幸好兩人平安抵達目的地,心神歸位。

至此之後,黃琢嵩與劉俠相處機會越來越多,與她共坐一桌時,常常也只是扮演傾聽者的角色。有一次,劉俠與高身份位階人士餐聚,黃琢嵩表示在餐廳外等候餐聚結束,而劉俠則堅持讓他一起入座用餐,入席吃菜,直至聚餐結束,他未說一句話,但是劉俠此番動作對下屬來說,更加覺得她平易近人。

曾經到訪未提半句公事 只是關心閒聊

伊甸總會還未搬到萬美街一段現址前,黃琢嵩被劉俠委任籌備並擔任萬芳啟能中心主任,他笑著說:「當時難免覺得自己被流放,我曾經寫過一篇小短文,提及當時的萬芳中心周圍白天像荒城,入夜像鬼城。」有一天,劉俠到萬芳中心,黃琢嵩表示以為劉俠為關心工作進度而來,巡視一圈後卻讓他坐下來,聊天關心他,從未提起工作半句,只詢問他的生活、家人是否安好,並為他禱告,面對劉俠的真誠,令黃琢嵩深受感動,也讓他看見領導人的魅力風範。

17  

小學學歷 卻擁有最好的領導風範 

在伊甸基金會,劉俠是黃琢嵩作為領導的最高指標,因為劉俠對工作的認真與堅持,不會因私人因素任性妄為,也會尊重每個人的意見,更重要的是絕對服從多數意見,而私底下卻也是能與下屬打成一片,能一起玩、一起享用美食的好夥伴,她對於自己的身分,總是恰如其分地掌握,從不令人感到不適。

另一個領導典範則為伊甸滿二十周年時,劉俠選擇41日邀請董事們與一、二級主管用餐,黃琢嵩收到邀請時,心裡不免想:「在愚人節聚會,不曉得劉姐又有甚麼古靈精怪的想法了。」赴會後,才知道劉俠宣布退出伊甸基金會,只保留創辦人的身分,再無其他,並要同工們忘記劉俠,只需要記住上帝,記住伊甸是社會公器,並非劉俠與劉家所有,伊甸才能永續生存下去,當下佩服不已。

她的見證 讓我明白人生意涵

回顧與劉俠相處的日子裡,黃琢嵩在她身上看到許多見證,人生有許多角色,但能辦好每一個角色卻很難,作為創辦人,她提出身心障礙者不平等待遇,讓人看到社會公平正義;作為身心障礙者,她不羞恥軟弱,與類風性濕關節炎和平共處,不亢不卑,生活態度極其瀟灑自如;作為女兒,她感激父母給予她健康樂觀的態度,讓她勇於追求自我;這些種種,皆證明劉俠是個極為成功的典範,讓世人看到她生命的寬度與深度。

黃琢嵩說:「在伊甸這段期間,我在劉姐身上學到我們是助人工作者,服務需要細水長流,不要一頭熱投入,更要察覺心中的力量。」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德瑞莎修女曾言要從服務使用者身上看到上帝,用行為傳福音,希望伊甸同工能夠將劉俠的典範繼續傳承下去,做個心存公益的助人者。

 

 

伊甸園月刊

也可以宣傳你的粉絲專頁

 

 

 

 

 

arrow
arrow

    伊甸園電子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